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

贈興和弔慰

朋友喜歡參加婚禮,說人生能贈興的機會將愈來愈少。
一位年逾古稀的教授笑著告訴我,人到了這個年紀,朋友一個接一個的往棺材裡睡,送殯已成消閒節目。

人的出生就是步向死亡,不是嗎?

《傳道書》早已曉諭世人:「往遭喪的家去,強如往宴樂的家去,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,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。」好些年長弟兄或牧師分享過,參加喪禮遠比婚禮來得重要,也許就是基於這份睿智。

從前對於喪禮,總以為自己的出席與否是無關痛癢的。

直至幾年前祖母和外祖父去世,我家成了遭喪的家,我才第一次感受到每位弔慰者的關懷,他們的到來是我家及時的支持。不論是一句安慰語,或是輕拍肩膊,或是無聲的關切眼神、鞠躬、祈禱或安坐,又或是一封香帛奠儀,都是冷白靈堂的暖意,叫我由衷感謝。自此,我不輕看自己在喪禮上的參與,不但要領悟《傳道書》那個曉示,更重要的是要給喪親者一下撐扶。

去年聽見一位基督徒校長說:「學生家人的喪禮,我都盡量出席,讓學生感到我與他『同在』(presence)。」我深受感動。校長用presence一字, 我想是要凸顯這種同在是需要「在場」的,也需要「可看見的」(visible),讓傷心者得到可看見的、最直接且有血有肉的安慰。

沒有留言: